大家对申请英国大学的几大误解?
很多学生,在申请英国前往往有些自己的认知,有些是道听途说,有些是网上信息看的不全。从而产生了对学校或整个申请过程中许多误解。
误解一:以为考个高点成绩的GMAT或GRE就可以弥补绩点和学校的不足。
英国其实只有很少的学校要G的,大多集中在G5,而且G5也不是所有专业都要,基本是一些数学、统计、经济类或商科类才要。LSE这种才稍微严格点,申请系统也有必选项。然后就是IC这种。UCL现在要的专业也很少,像之前管理是要的,现在要不要都行了。
所以对英国来说,很多不强制要G的专业也没写highly recommend的,你有没有g都一样的。并不会给你加分。也不会弥补你申请的不足。该拒还得拒。不过考g的过程,特别是拿了高分的过程可能会对你自信产生积极作用。
误解二:学术背景不够,觉得可以用实习或工作经历来凑。
很遗憾,英国大多学校也不看你实习或工作经历的。有看的像少部分教育类的或MBA这种,这种兴许均分不够可以加分,或者可以降低con分要求。其他大多商科类都是你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,多年的工作经历不会给你的学校不足或绩点不足创造条件。当然,如果你是要跨专业,这个是有帮助的,可以弥补你专业背景不够的短板这个是有的。
误解三:以为找了中介,就可以坐等收割offer了
就申请这件事,你即使找了机构,你一样也得操心。机构只是你的辅助工具,从来都不是你自己。特别是文书什么的,你自己需要各种去把关。有的更是需要操碎了心。当然如果你要求低,有offer就行,心态佛系,的确是很省心的。
误解四:以为英国大学毕业了,就能产生质变,找到一份特别好的工作。
虽然留学还是造梦,更多的是引导你正能量积极向上的那一面。但现实往往是能脱颖而出的往往是其中一小部分人。很多还是留学就是留学,就是拿了文凭,回国还是做着和本科差不多类别的事物。一样是去一线城市打磨,一样是挤公交和地铁。拿着不到1w的税前收入。不要说年薪百万,就是年薪40w也是很多好点学校工作两三年才有的成果。至于上来就四五万+的,那都是比较大拿的存在。是你我他的偶像。就留学对很多普通学生来说,不能让你明显翻身,只是让你多了一些不可知的机遇。最终回国还是看你这个人。而不是你多的这个学历。
误解五:觉得我同学什么的申到了LSE或Cambridge,我可能也行。
就申请是件很个人的事情,很多人或无心或有心的抛出励志的申请案例。让诸位觉得自己都行。但事实上,往往很多都是个例。往往你觉得你和那个学生差不多,而实际经历差的很多,甚至家庭条件差的很多。
大部分申请案例可以借鉴或参考,但如果实在超脱你原背景认可范围的,就该再看看再评估下了。最起码也该邮件问下学校。不要觉得同学申到了,就耿耿于怀,对于其他拿到的结果就觉得不辣么香了。
事实上,即使同一学校,同一专业,均分相差2分左右,去申同一个学校比如leeds,绩点低的录,绩点高的反而拒,也是常有的事情。这里面有好多个玄学的。
误解六:觉得去英国读大学读硕的,肯定都贼有钱。
事实上,有钱的也只是少部分,基本有钱的本科甚至a-level就过去读了,在那边住豪宅,开跑车的都有。taught硕过去的,就分好多种了。其实有好多个家里情况并没你想的那么好。有些可能需要卖一套房,有些可能需要问家里拆解,有的也只是刚刚就够一年的来回,再第二年,来两个硕是不可能了。当然也有不差钱的,往伦敦来回几趟,消费的包包费用都够一些学生学费的也比比皆是。
解释这个,是想说,时代再变了,留学已经不是富贵家庭的专属待遇了。很多普通家庭也愿意对子女的教育花更多成本去买单了,留学已经普遍化了,所以不用急着仇富。他们留学是想强化自己,获取更多机会。就像国内很多三线城市的,喜欢把孩子往一线城市送是一样的道理。哪里的教育强,他们的孩子就应该过去看看。
误解七:没有雅思成绩会影响申请结果。
实际上也不会,因为英国本身就是预录取。都是condition要求。换uncon递交合格的就行。而且是提前一年就开始申,本身就是给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的。只有少数学校,申请人数太多,学校为了节省人力成本,缩减admission的工作量,才会对国内学生强制要求雅思。像香港,台湾,其实曼大和Edinburgh这种都不需要他们申请时候交雅思的。
所以不交雅思被拒,说明,不是雅思的问题,而是你本身的问题了。当然如果学校要求雅思,一般都会在官网直接说明。不说明的,是真不影响的,即使g5。
- 专注爱尔兰国家留学,因为专一,所以专业!
- 以“诚信为本,专业服务”为理念
- 专业团队为您量身定制留学规划
- 一站式留学解决方案
- 一站式服务,直达名校
- 致力于建立中、爱、英、美、澳、新高校间的合作